【硬核考研人】李凯文:减重80斤 “上岸”中山大学,他在成大“身心双修”


从身高191cm、体重125kg的“大块头”到85kg的“标准值”,大学四年,他实现自己的减肥目标,成功蜕变,更自信、自律。


研考季,他历经波折,“上岸”中山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400个日夜,他从仰望他人到自己“上岸”,追光的人终将被光照耀。


他是李凯文,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21级环境与工程专业学生。


以下是他的自述:


减重80斤 成就全新的自己


中学时,我是班里的“刺头”,没有目标、上课走神,过得浑浑噩噩。在初二升初三那年的暑假,我遇到一位化学老师,他将生活中的实例与化学知识结合,一个个化学方程式在他的讲授中变得鲜活,我喜欢上了化学,萌生了未来选择学习与化学有关的专业的想法,缘之所至,我进入了成都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学习。


军训时的李凯文(第二排右一)


刚进入大学时,我的身高191cm,体重在125kg左右,看着身边的许多朋友体型匀称,我难免“身材焦虑”。有一天,我走在路上,忽然下定了决心,我想,“如果我连体重都不能管理好,怎么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呢?”


我开始了自己的减肥之路。但减重的过程是痛苦的,有过减肥经历的人都知道,面对美食,它需要“逆天”的自控力。后来,当我每每碰到特别想吃的东西时,就会在心里计算:这一口下去会胖多少,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


除了管好嘴,还要迈开腿。自从开始减肥,我每天到学校健身房运动,坚持了将近四年。每日挥洒的汗水,日复一日的坚持,渐渐消失的赘肉,成就了一个更健康的身体,更自信的状态,更让我形成了自律的习惯。经此一遭,我坚信“我可以”,让自己变好的念头愈发强烈。我开始每周末到图书馆去学习,课堂上和课后学习也更加专注。图书馆的氛围也很“抓人”,认真备战研考的学长学姐都是我的学习“搭子”,身处其中给我一种强烈的推力,让我相信,“在这种氛围下,我考研的话,也一定可以上岸。”


一万次崩溃 又在第一万零一次时爬起


考研是我从大一就计划做的事,我想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能做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事。大三那年寒假,我的成大直系学姐、正在中山大学读研的李丽,领着我参观了中山大学的校园,美丽的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吸引了我。她鼓励我:“如果你好好准备,你也一定可以考上。”李丽学姐上岸的故事现在在学校官网都还看得到,听过她的故事,有了她的鼓励,让我更坚定了目标。我也有一个名校梦,我也想考“985”,我也想成为像学姐那样优秀到闪光的人。



大三下学期返校后,我就开始备考了。每天六点起床之后在寝室背书直到7点半图书馆开门。在专业课的复习上,我通过诵读出声音来加强记忆,熟悉内容后就在纸上默写,用“读—写—记”的方式来加深印象。在英语的学习上,我把重心放在单词的记忆上,通过备战前期对单词的反复理解记忆,减轻了中后期做题时的压力。数学是我最不稳定的科目,几次模拟考试都只考了90几分,离目标分120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次,我都在怀疑“我真的可以考上中山大学吗?”身边的朋友和老师一遍遍地给予我肯定,我也会深吸一口气之后坚定地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我开始寻找学习数学的节奏,把基础题反复做了两遍,不会的题目就硬着头皮写,回头再寻找原因,理解正确的解题思路,然后自己再重新做一遍。把做错的题目至少重复3遍以上,不断做错题,直至彻底理解、举一反三。


所谓的成功者,就是经历一万次崩溃,又在第一万零一次时爬起来尝试。自我怀疑、情绪崩溃、专注力不高,这是所有考研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在一次次坏情绪的袭扰后,我选择了坚持,每天积极暗示自己“我一定可以考上”,让自己坚定信心。我保持“累了就休息,学不下去绝不硬学”的习惯,减少内耗。9月,是考研人的动荡期,许多人在这段时间学习效率都很低,我也不例外。为了避免无效学习自我感动,我选择放下书本,在校园里散步,或是坐上地铁到附近转一转,吃吃东西解压,调整好了继续回来学习。


对我而言,备考期间最困难的就是要在兼顾学习的同时保持身材。为了不让自己胖回去,我需要用早起来挤出健身的时间,每周早上九点半左右去健身到中午,一周四次。在中后期自己备考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也需要抑制住自己的食欲,如果今天吃多了,明天就少吃。但其实,健身也成为了我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沉浸在其中,我不需要顾及任何事,只需要尽情地释放压力、挥洒汗水。


两次面试终“上岸”苦尽甘来花盛开


初试结果出来,我排在第31名,我查到去年中山大学录取了51个人,我心里稍微有底了。准备复试的过程,在李丽学姐的指导下,我梳理了在本科期间参与过的学科竞赛、科研课题,并专注复习英语。


3月的一个下午,我正在跑步,收到消息说“录取结果出来了”,我马上就登陆官网查看,“不录取”三个字显示在手机屏幕上,我被“刷”了!一瞬间,我懵了!失落、伤心所有的情绪涌上心头,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或许我是不是真的没有考985的能力。”朋友黄奕铭给我买来了蛋糕,安慰我脱离了考研的苦海,而我却食之无味。


大概过了两三个小时,李丽学姐带来了一个足以“逆转”败局的消息,她告诉了我中山大学校内调剂的资讯,我立马在电脑上搜集各学院的相关信息,查到化学学院、海洋学院和生态学院都有名额,能接收我的专业。在和学院杨博闻老师沟通后,我决定主要以生态学院的校内调剂为主,并在老师的推荐下联系了导师,获得了调剂资格。


李凯文在图书馆常坐的位置


经过第一次的失败,第二次机会对我来说弥足珍贵。我必须更加用心地准备第二次的面试,并且克服此前紧张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更加完整的模拟复试,补充了科研和毕业论文相关的经历。最终,我做到了,我收到了拟录取的消息,一年多以来的努力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回响。


回首这四年,从125kg减重到85kg,从备考前的犹豫怀疑到上岸的欣喜感动,从图书馆到健身房,一点一滴,汇聚成了我在成大最难忘的记忆。


一路以来,我遇见了许多珍贵的朋友和老师:和小学教育专业的罗嵌引在图书馆九楼互相监督背书,畅想未来的日子;和法学专业的苏唯一和校外的两个朋友尹怡和黄奕铭一起咬牙坚持的日子;在疫情期间守护我们的老师身影……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让我收获的不仅是学到了知识,而是牢牢地将“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校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会了做人,与成大产生了深深的羁绊。


我想十年后,我已经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快乐工作,我希望自己永葆初心,希望那时的自己可以无愧于自己所信奉的那一句话——“世界要你考取功名,但是真诚才是最大本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