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并不认识李明松,但你很可能刷到过这样一条视频:
在轻快的鼓点声中,镜头从成都大学的寝室门口延伸到阳台外,紫粉色的晚霞如水彩画般铺陈开来,金色的阳光从云层中透出,洒满整个画面,美得仿佛电影的开场。
适配的音乐与文案,电影镜头的拍摄手法……这条收获了37.3万次点赞的视频,出自抖音账号名为“松离荒”的“抖主”(编者:抖音平台创作者的称号)。他还有一个名字——李明松,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23级食品工程专业学生。
“松离荒”——这个寓意着“离开荒芜,追寻生机”的ID,成为李明松记录这段蜕变岁月的笔名,也暗合着他从复读低谷走向广阔天地的坚韧追索。
从复读的孤勇到自媒体的探索,从学业的挣扎到创业的果敢,他的足迹诠释了“青春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步都算数”的真正意义。
高考分数从456到529,他圆梦成大
四川宜宾的高县中学,是李明松青春记忆的起点。2022年,他第一次高考的成绩定格在456分,这个数字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考得并不理想”,他坦言道。
彼时的他,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是接受一个普通院校,还是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我不甘心。”他心中有这样一个声音,复读——他最终选择了这条更加具有挑战性与不确定性的道路,重返高中课堂。复读的日子里,李明松常受困于难解的数学题,沮丧于浮动的排名,高强度的复习和堆积如山的作业时常让他感到窒息。但“既来之则安之”,同桌递来的写满解题步骤的字条、草稿纸上画出的函数图像,都使李明松倍感宽慰,也给予了他前进的动力。
在“松离荒”发布的内容里,他坦诚地记录着自己的复读状态。利用每周六下午短暂的可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他打磨剪辑技术,将捕捉到的校园晨光、绿影、落日,配上文艺的文案发布。2022年10月,他收到两条令他铭记至今的私信。一条写道:“相信吧,时间和汗水浇灌出的花朵会永远向阳。”另一条则来自一位同乡学姐:“很佩服这样认真记录生活的人,复读的勇士加油吧,祝愿蟾宫折桂,不留遗憾。”这些来自陌生网友的深切鼓励与祝福,像一束光穿透了复读生活的阴霾。
“这些文字带给我极大的鼓励和自信”李明松回忆道,“我的心情明朗起来,也更有力量去面对接下来的日子。”
临近高考,即使压力巨大,他也不再抱怨,努力调整心态:“我只需要在上课时专注听老师讲的每个知识点,在晚自习时专注于笔下的每道题,用行动代替焦虑”。
最终,他以529分的成绩叩开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工程专业的大门。录取通知书的开箱视频里,他摩挲着红色封皮,眼眶泛红:“成都大学是我憧憬已久的诗和远方。”这条视频获赞188次,评论区满是祝福。这一刻,他明白:复读不仅是分数的跃升,更是心性的淬炼,他一步步离开了曾经由苦涩煎熬构筑的“荒芜”。

“差生”、博主、创业者,他在多重身份中磨砺自我
初入成大,李明松把镜头对准南门绚烂的夜景、图书馆的穹顶和食堂的热气腾腾。他试图用视频还原自己“得偿所愿的满足感”,却很快面临现实课题:如何平衡繁重的课业与日渐增长的创作热情?
专业课程并不轻松。大一上学期,《高等数学》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刚开始学的时候还听得懂,但后面慢慢就跟不上了。”期末考以60分惊险过关。班主任吕晶晶老师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状态:“我能感受到他对自己成绩的不满——那是一种典型的学生焦虑,担心达不到预期标准,甚至可能影响到后续学习的自信心。”为了缓解他的焦虑并给予动力,吕老师送给他一张学习用品购物卡,并对他说:“及格也是进步,别灰心。”不同于初高中只有优等生才能有奖励,吕老师对“差生”的关怀与耐心让李明松深受感动,他也逐渐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不再焦虑。
为了攻克高数,李明松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一次,他在日常Vlog中提到了高数的困难,网友也纷纷支招。于是,他开始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观看宋浩老师的网课来查漏补缺,每节课后也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大一下学期,他的高数成绩提升到了76分。
“从高数的起步到现在的全面发展,李明松始终是一个懂得‘从错误中学习’的同学。”谈到对李明松的印象时,吕老师这样道。
在面对运营自媒体不可避免的“流量焦虑”时,李明松也在受挫中不断反思、进步。他精心策划的校园风景片反响平平,而随手拍的“妈妈炸酥肉”却因温情画面和真诚表达爆红,获赞27.5万次。他思考着:怎样才能创造出真诚打动人心的内容?在做兼职时,他偶然结识了一位当时获得三千多粉丝关注的“蓝曦学姐”账号运营者,2020级工程造价专业的学姐张丽。张丽告诉他“做自媒体不能只是自娱自乐,更要思考粉丝寻求的价值,学会换位思考。”这也促使他从“记录自我”转向“价值传递”,直接影响了他的内容创作方向:从单纯记录日常生活转变为整理发布成大信息、分享成长故事和观点。
2024年6月,采纳学姐的建议,他发布了一条详细介绍成大宿舍环境的Vlog,为高考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参考,积极宣传成大。拍摄仅用几小时,剪辑却耗费了整整1天。这条“干货”视频意外斩获1.3万点赞,大量高考生在评论区咨询成大信息。他明白了那句“利他价值”与“换位思考”。
此外,李明松的性格也在做自媒体时悄然转变。他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i人”,举着手机在校园内到处找素材需要莫大的勇气,他笑着说,听到陌生的同学问我,“你是博主松离荒吗”时,还是会浑身不自在。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以自媒体为突破自我的训练场,“我不想放弃表达的机会,空闲时一直会练习对着镜头说话。”
终于,镜头前的局促感在他持续的练习中消失。他开始主动与校园博主合作,如“成大小徐学长”(2022级药学徐黄鑫)、“成大碳水公主”(2023级会计学研究生张红玉)等。他们一起“探店”,一起策划活动并互相分享产品广告的合作机会。通过“松离荒”,他结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
大二时,身边两位即将毕业的博主伙伴筹划开一家牛排店,他们非常认可李明松的内容创作和线上运营能力,共同创业的想法一拍即合。但在牛排店开业不久后,挑战也接踵而至。
李明松团队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店铺盈利不佳,团队讨论分析认为关键在于提升店铺曝光度。为此,他们集中精力调整策略:专注运营自媒体账号进行推广,开通外卖服务拓宽销售渠道,并适时推出“优惠活动送饮料”等促销手段。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盈利状况,使单日最高营业额从最初的1500元提升至2200元。
“作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李明松有一个‘杀手锏’,他懂得赋予产品情感价值,从而提升品牌记忆点,吸引更多顾客。”创业伙伴张红玉评价道。
“这一路走来虽然很辛苦,但遇到困难时我们都会一起头脑风暴,积极应对。”李明松感慨道:“自媒体和创业逼着我走出舒适区,学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人生不是单行道,尝试本身就是意义
2024年寒假母校行期间,他回到四川宜宾高县中学,向学弟学妹们分享复读心得和成大生活。有学生问他:“做博主会影响学习吗?”他答:“关键在于你怎么做——如果创作的过程能反哺自身成长,那就是双赢。”
在李明松看来,成大为他扎根专业领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自媒体则成为他实践创意、连接社会的广阔平台,两者都帮助他快速成长。同时,成大的环境也为他架起与人沟通的桥梁,他结识了在大学里攒钱买车、兼职带家人旅游看世界的“赚钱能手”,醉心实验室的“科研新星”与驰骋竞赛场的“获奖达人”,还有许多在社团里追寻热爱的同学。他们“五彩斑斓的人生”极大地拓展了他的眼界,也促使他思考未来。
如今,他的目标愈发清晰:未来两年准备考研,目标锁定本校——成都大学食品营养方向。他计划将自媒体经验与职业发展深度结合,“或许我会通过短视频普及营养知识,又或者用自媒体营销健康食品。”他笑道。而关于十年后的畅想,他给出两个答案:深耕食品行业,或全职做自媒体。“无论选择哪条路,成大都教会我——人生不是单行道,尝试本身就是意义。”
从复读生的忐忑到自媒体博主的从容,从及格线上的挣扎到创业者的果敢,李明松的成长轨迹印证着一个道理: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一场关于自我探索的实验。在成都大学这片充满生机的“绿洲”上,他找到了人生坐标,解锁了未来的更多可能,也实践着“松离荒”的精神内核——离开荒芜,向上生长。
他用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校园风景与生活片段,更是一个年轻人离开迷茫、拥抱生机、勇于尝试的鲜活足迹。
正如他在某条视频的结尾所说:“青春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步都算数。”
这是“松离荒”的故事,也是无数在探索中前行的年轻灵魂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