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成大青年】郑文锦:年级第一、签约国企、志在清华,他在大学实现自我超越

大学究竟该如何度过?青年该是什么模样?他用四年蜕变成长书写答案。


36门课成绩90分以上,综测排名年级第一,获两次国家奖学金的背后是他大学的每个暑假都留校学习。


从“一上台就发抖”,到从容自信,竞赛获奖,签约国企……是他四年不断突破成长。


研考他冲刺清华大学,哪怕“疯狂”即使失败,却仍要一搏!因为,22岁的他要给18岁的“小郑”一个更好的答复!


他是郑文锦,商学院2021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青春是用奋斗成就梦想,是用坚韧治愈伤痕,是让自己超越自己。”



以下是他的讲述:


我出生在四川雅安的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我常看到父母为了家里的收支发愁。每个月的电费、燃气费、电话费……他们都会精确计算到元。家里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售卖茶叶,但却十分有限。这些收入是用来购置农具、偿还债务,还是留作生活开销,他们都要反复琢磨。由于当时的茶叶交易主要通过现金来完成,他们习惯把钱存放在家里。2018年左右,互联网在农村普及开来,正在读高中的我通过抖音,对财务概念有了粗浅的认知。我开始教父母“钱生钱”。现在,他们会把一部分现金留作应急资金存入活期存款中,而另一部分就会存入利率更高的定期存款中。有了这些经历,我对财务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我读书起,父母便鼓励我要多读书,成为我想成为的人。每当我学习态度不端正时,他们会严肃地教育我,而当我学习取得点点成效时,他们也会毫不吝啬地夸奖我,满足我的一些小愿望。农忙时,为了保证我的学习时间,他们总会说:“你好好学习就行了,这些暂时都不需要你去做”。在乡镇上读完初中,我进入了本地重点中学名山中学读书。由于学习基础不够牢固,高一入校时我的英语只能考29分。于是,我每天都在早自习和睡觉前半小时背单词,每次考试后查词典记生词背生词,背诵2天范文,默写1篇来提高作文成绩。到了高三,我的英语考到了120分。直到今天,学英语的经历仍勉励着我,让我在懈怠时“充能”成功,继续奋进。


临近高考,偶然在手机上看到成大的宣传片,宽敞明亮的宿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随后,我找到成大抖音、微信公众号、官网,多渠道地去了解成大,优美的办学环境、丰硕的办学成果等深深地吸引了我。尤其是在成大新闻网的“成大人物”专栏里,我读了许多上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的学长学姐们的故事,他们都表示在母校学到很多,也对四年来的栽培非常感恩。恰巧,在等待出成绩的暑假里,成大商学院的孙本帆同学,也是我现在的直系学长,联系到了我,他说:“成大是一所很‘宠’学生的学校。成大的老师也都以研促教,倾力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满怀对成大的憧憬,我将成大的财务管理专业列为我的目标。



出分后,我意识到自己发挥得不好,成大逐年上涨的高考分数线让我心生忐忑,我可能要与“情校”擦肩而过了。起初,我将成大作为“冲一冲”的目标填在了第三志愿,但在志愿填报截止的最后五分钟,我还是不想因为没有录到而遗憾,迅速将其改至第一志愿,并把一本专业——财务管理作为我的第一专业。


最终,我如愿了。


步履不停 不断突破自我


由于大学不再像高中一样,上课有老师随时盯着,课后再敦促学习,我很难做到自律。大一刚开始接触高等数学时,我无法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的听讲。当我学得越来越吃力后,想到高中的经历,作为一个“笨鸟”,我明白自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于是,第一个暑假,我主动留校,在图书馆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当时恰逢成都高温限电,每天坚持学习7个小时后,我总是汗流浃背。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一下我成功取得了二门课均90+的好成绩,也明白了专注地学习往往比三心二意更有效率。


大二开始,我变得更加自信,经常在课上主动回答问题。同时,我也掌握了学习的窍门——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确保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拓展练习,或者参加社团、竞赛等。于是,大一到大四,我的每一个暑假都选择留校,在图书馆里复习、预习功课。中途休息时,我经常会刷到朋友们在外玩耍的朋友圈,也会萌生出放松的想法,但很快我便平复好心情,“每个人选择不同,我既然选择留校学习,也必然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机会。但趁自己还年轻,我想尽可能地多学一点。”



大学不仅要学好专业课,更要借助学校平台,突破“舒适圈”。2022年8月,我与同班的陈伟、计算机学院2020级计算机科学技术2班的纪泽等四位同学共同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在王影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大宗物流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以成渝都市圈物流一体化为例》项目,从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化程度、人力资源以及物流企业四个方面出发,搭建物流一体化程度评价体系。项目涉及计算机、统计学、法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面对“难啃”的选题、陌生的专业领域,我和团队成员没有限制于各自专业,从零开始,学习统计学方法和数据的整合收集。在撰写数据分析报告时,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Stata、SPSS等统计软件,还了解到大量区域的物流法规,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知识面。答辩阶段,作为主讲人,我克服过去“一上台就发抖”的紧张状态,全程镇定地汇报项目。最终,该团队项目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实现了商学院该赛事获奖从0到1的突破。


我一直向前走,从不给自己设限。大一上,我加入了校ERP协会(挂靠于商学院的校五星级社团)。两年的时间,从参加“学创杯”、“商道”等ERP类竞赛拓展到创新创业类竞赛,我从会员成长为会长。心态上,我逐渐不再满足于跟着课堂慢慢熟悉知识,而是积极地去争取每一个成长的机会,站到讲台中央阐述自己的想法。担任协会会长期间,我个人荣获2022年度成都市优秀社团骨干、连续二年专业综测第一,协会也被评为成都市“百佳社团”。


明确的目标、详细的计划、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积极自信的心态,是过好大学生活的“秘籍”。


追寻心中梦想 我一直准备着


大四,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虽然直接就业能带来收入,但父母的支持和内心的坚定让我毅然选择考研。


为了让自己更有底气地专心备考,2024年9月,我在校内秋季招聘会上面试了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里的财务管理岗。党员身份、成绩在专业的前1%、持有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担任过学生干部、参与过近20个竞赛项目的优秀履历向HR全面展示了大学期间我的学习和实践成果。同时,利用大学期间积累的丰富的沟通经验,我积极向HR全方位介绍自己并询问了工作内容和福利待遇,成功斩获offer。


大一入学时,清华大学就成为我心中的向往。大学四年,我全力以赴学好财管专业。报考专业时,明知跨考难度大,经过1个月左右的犹豫,我坚定选择考清华大学的法硕,这一“疯狂”的决定源于热爱。


早在高三毕业填报志愿时,我就对法学类专业非常感兴趣,但出于现实考虑,我报考了财管专业。学习中我发现,法律与之密不可分。大二学习《经济法》专业课时,“系统学法”的想法在心底萌生。课余时间,我先后拜读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张明楷教授的《刑法学》和《刑法格言的展开》,进一步坚定了这一信念。


冲刺顶尖高校,我必须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


临近考研,校内秋招、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等都集中在10到11月,每天的各个时间段都被我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面对繁重的任务,我克服焦虑,坚信只有行动才能致胜,根据实际制定了备考计划:每天早晨5点半睁眼就阅读笔记让自己慢慢清醒,6点起床洗漱后去食堂打包一份早饭,7点到达图书馆,11点半前背诵专业课,13点至14点做英语……直到图书馆闭馆才离开。以往我很少早起,但备考后我每天都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L5B-03-1,这是我在图书馆的座位。复习英语一时,每当我长时间地认真复习完知识点,一做题却又发现错很多后,我总会怀疑自己。一边在心底抱怨当初为什么选择考研,一边又雷打不动地回到座位上,认真分析错题,背诵那些已经看过10遍的知识点。


在发现自己反复学,正确率却依然止步原地、书本知识仍快速遗忘的时候,我想过退缩。但每每想到家人说的“坚定自己的想法,我们永远在”;老师说的“不会的就来问我”;朋友说的“你一定能考上”;以及自己的内心独白“能考上,你说过的,这是你的梦想”时,我又会像打了鸡血一般,咬紧牙关,日复一日地坐着冷板凳。


或许我还不够优秀,今年还不能成为他的学子,命运让我再沉淀一年……5分之差,我与一志愿擦肩而过。尽管心有不甘,但回顾这段备考时光,我很感谢当时没有放弃、仍努力奋斗的自己,我的大学生活也以句点圆满收尾。


2月24日出分后的一周,我回到图书馆,坐在熟悉的座位上,再次埋头背着专业课。我想再次拼尽全力,去“二战”,因此拒绝了一些好学校的调剂通知。最后,抱着积累经验的想法,我还是去参加了一所A区的普通院校法律专业的调剂复试,并在劳动节前选好了一位经济法学方向的研究生导师。未来,我会一直坚定地追寻内心深处激荡的“法学梦”,或在现阶段认真规划研究生生活,抓住每一个进步的机会;或拼尽全力,为清华梦再奋斗一次。总之,去给18岁的“小郑”一个更好的答复!


非常感谢我的母校成大,它给予了我一个又一个登高望远的机会,让我有自信、有底气去往更大的舞台眺望世界,“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校训也教导我永远做一个爱国、正直、善良、有上进心的学子,希望成大发展得越来越好,桃李满天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