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出精钢,百炼自铿锵。
就业,是每个学子不断探索的人生命题。
新闻中心采访了7位收获名企offer和考公上岸的学子,
分享择业、考公的经验。
他们回顾大学时光,聚焦求职和备考历程,
剖析走出迷茫和困顿的方法和路径,
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或许知道,
真正的成长,始于对自身定位的清醒认知,成于脚踏实地地持续努力。

广泛尝试选定方向 前行必有曙光
勾文博,商学院2021级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
就职单位:成都市金牛区税务局
进入大学以来,我也曾对职业选择的迷茫,是直接就业、考研还是考公考编?我并不知道答案,于是我在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尝试。
学习上,我将综测成绩保持在年级前列,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课余时间被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填满,参与了大运会的志愿服务,志愿时长总计600小时。每一段经历,让我收获的不仅是一句赞美,更是我能力的打磨提升,渐渐地,我也更加明晰了未来规划。
大三下学期,我决定考公。为了兼顾课业与备考初级会计师,我申请了暑假留校学习。图书馆4楼C3区域见证了我五个月的蜕变与进步。每天早8晚10的时间安排,一直坚持到考前。资料分析、言语理解、逻辑判断、数量关系,像一座座难攀的大山,但还好我是一个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我一边进行心态的调整,一边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名师课、拔高课、刷题课我都跟着学,公式忘了就熟记笔记,成语释义每天熟读,复盘错题,就这样到了10月份,我的行测模考成绩稳定在70分以上。
进面名单公布后,我的名字在列,公考最终成绩笔试和面试占比5:5。2月初我便开始备战,每天早8晚9的生活让我感觉回到了两个月前备考笔试的时候。国考结构化小组面试,我幸运地找到了两个优秀的面试“搭子”,我们每天一起练往年真题,交流彼此的答题方法,分享积累的素材,一直持续到考前两天。最终,我们都顺利“上岸”了。
“夜色难免微凉,前行必有曙光。”公考路上充满了未知,但更多的是坚定选择后努力拼搏挥洒的汗水,任何当下做出的努力必然在日后会以不经意的方式出现,希望大家坚定信念,求真务实,理性思考,争取“上岸”!

公考“上岸”1219个小时的坚持有了回音
陈芮琳,外国语学院2021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
就职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税务局
大一刚入校时,我并不急于确定未来就业方向,而是在提升自我中寻求答案。
学业上,我的综测成绩保持在专业前10%。课余时间,我加入外国语学院新媒体中心,学习运营学院官网和公众号,锻炼自己在文字采编和平台运营的能力。大二时,我成为大运会志愿者“小青椒”,在排球场馆,我辅助体育展示人员签到,协调颁奖的相关事宜,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在平衡学业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合理规划时间,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乐山是我的家乡,所以我在做职业规划时,就将就业地定位在乐山,想留在家乡工作。进入大三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学术研究的兴趣较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对于企业来说,我的优势并不突出,和家人讨论后,我锚定了考公务员这一目标。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2024年5月,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在官方网站、小红书等平台搜索考公信息,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看粉笔980网课,通过讲义和习题了解公考的题型,掌握解题方法。暑假,我和朋友结成“考试搭子”,两个人一同留校,互相监督备考。每天早8晚9,除开20分钟的午休,其余时间都被备考填满。晚上9点从图书馆回寝室后,再复盘查缺补漏。大四上学期,在为毕业论文和实习忙碌之余,为了保持题感,我仍然会挤出时间刷题,再在周末安排模考。“题海战术”的过程是枯燥的,但是它夯实了我的基础,最终取得了国考和省考笔试双第1的成绩。
今年2月,我收到面试通知后,我报了一个线上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再通过看纪录片以提升表达能力,《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基层报到》里的故事,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把申论写在大地上的意义,我把从纪录片里学到的思维方法运用到面试,最终顺利通过国考和省考面试。最终,我决定回到乐山,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219个小时,是在备考期间我的手机软件记录的学习时长,而公考上岸,是我脚踏实地努力的回音。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我相信,与其焦虑时光,不如坚定目标,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走近心之所向。

每簇“烟火”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泽仁电珠,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21级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
就职单位:甘孜州选调生
刚来到成大时,我因不适应陌生的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而内向胆怯,直到我加入了学校的民族舞蹈协会。在社团里,我认识了许多和我一样是少数民族的新朋友,我们每周会在学校的青山运动场举办联谊舞会,大家一起手牵手,一边唱民族歌谣一边跳舞,这让我渐渐找到了在异乡的归属感,开始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我曾因对专业了解不够而迷茫,就业指导课成为了我的“灯塔”,课堂里,老师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了全面的职业分析,使我逐渐明晰了个人优势与方向。参与学校组织的双选会,让我直面就业市场,深刻理解专业与社会的衔接点,从而萌生了将个人成长与家乡需求结合的想法。
我是从大山走出的孩子,所以希望回到家乡,为家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初中时期,我曾跟随父母做生意,在与家乡务工人员的接触中,我感受到在我们偏远地区,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三时,在父母与老师的建议下,我有了考公的想法,从9月到12月,我为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开始一个个版块地学习、刷题,当感到疲惫的时候,我就去健身来放松一下。
笔试成绩排名第6的我面对岗位只招3名选调生时想过放弃,但父母与朋友的鼓励让我重新调整自己进行面试准备,最终拿到了面试第一的成绩。确定入围以后,我不敢放松学习,为了胜任工作,我开始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期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对我而言,母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托起梦想的双手。它教会我——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每一簇“不一样的烟火”都能照亮需要他们的土地。

补短炼长做“六边形战士”
张国洲,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22级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职单位: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六边形战士’。”研究生二年级时,学院学工办老师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我的起点不高,从山东交通学院专升本到济宁医学院。本科学习的市场营销专业对实践要求很高,于是,我想到了跨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交叉学习增强本领。
因我从小对食品研究感兴趣,又被天府之国的成都和综合实力逐年攀升的成大吸引,2022年9月,我如愿成为成大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在成大,我的综测排名前10%,获得了学业一等奖学金。这期间,我意识到统筹协调能力是块短板,于是瞅准机会,主动竞选院研究生会主席。工作期间,我们优化了团队的制度和机制,这一宝贵的经历也成为了我就业时的一个亮点。
我还参加了校院组织的就业专题讲座和个性化辅导,在择业时更加有的放矢。在全国“国聘行动”APP上,我了解到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猪肉养殖企业之一,采用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覆盖整个生猪产业价值链,业务分布广泛的同时其销售岗位较灵活,同时能够满足我回老家任职的需求。
面试短短十几分钟就能决定应聘者的去留。学院多位老师当我的参谋,指导我面试技巧,例如在重点阐述相关经验后,应表达对该职位的深刻思考及未来长期规划。
“能追无尽景,始见不凡人”。这句话压在我高中的课桌底下,写在每张考研日程表的末尾,是我的座右铭。我希望自己能时刻保持对知识的“饥饿感”,不断追风逐浪。

勇敢出发行动才有答案
王鈺婷,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2021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生
就职单位: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刚上大学时,我十分内向,但我又渴望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打开自己,于是我加入了学院团委社团部。年终总结时,我被推选为部门代表发言,可我担心自己可能表现不好,经过一个晚上的辗转难眠的思考,最终我还是放弃了这个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看到其他同学在台上侃侃而谈,我既羡慕又不甘。从那时起,培养信心,自信表达成为了我的目标。
于是,每当有机会上台时,我总会提前两三周写好发言稿,找一间空教室反复练习。通过听录音,调整语序、节奏,重复到保证自己上台能流利表达为止。这样的习惯,我坚持了两年。
大二时,我主动争取机会,担任了部门负责人。很多事,我从不懂到向老师和学姐学长求教,把他们的管理经验记在手机备忘录里,经过两三个月的摸索,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化解分歧、协调时间、组织活动。正因这些脚踏实地的行动,积淀了我不断成长的阶梯。后来,我和团队站上了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总决赛的舞台,我毫不怯场,自信答辩,最终赢得全国二等奖。
为了早点实现经济独立,掌握人生的主动权,我选择直接就业。在学校组织的2025年秋季双选会现场,我了解到小米通讯科技公司正在招聘管理培训生,薪资和公司规模都符合我的预期,我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并最终获得录用。
“勇敢一些,多经历,多体验,多尝试,人生才会有答案。”再多练习几次,再向前走一些,希望我们都能收获自己心中梦寐以求的offer。

回家乡去 服务乡村振兴
张濛,商学院2021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就职单位:广元市朝天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我来自广元市朝天区的一个小山村。2021年是四川省首次实施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招生,这个计划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方式,从2021年至2025年,每年培养1000名左右急需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我有幸赶上这个计划,被成大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录取,成为了一名定向生,毕业后我将要回到家乡的基层单位服务,我深知这是一份责任,也是我回馈家乡的最好的方式。
基于计划的培养方式和目标,大学四年,我知道我必须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我担任过学院团委副书记、班主任助理、“嘤鸣微语”网络育人工作室的负责人。大二时,教育部发布《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研究报告(2019—2022)》白皮书,制定建设工作指南,为高校开展学生社区建设提供指导。我在老师的指导下,打造了“商学院19B知行书院一站式服务社区”,将学生社区“末梢”变工作“前哨”,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党建的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服务学生全面成长基地,这段经历锻炼了我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
大三时,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参与到四川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考核工作,从资金保障、项目管理、使用成效等方面,对各地衔接资金的使用管理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19个小组分赴70多个区县考核,我所在的小组去到德阳绵竹市和旌阳区,考察当地相关项目20余个,走访村民60余人。绵竹当地因各种小地震,道路塌陷较为严重,居民通行不便,“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在我心中具象化。这段下乡经历,让我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坚持你所热爱的,追逐你所相信的。不管你的梦想有多遥远,前方的路有多漫长,都要勇敢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永远热烈张扬,肆意明亮,一直奔跑!

实践经历是通向未来的桥梁
李玲钰,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就职单位:深圳华润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
回顾四年大学时光,我始终相信,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积累,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校期间,我不仅专注于课堂上的专业学习,综测排名保持在专业前15%,而且积极寻找实习机会,把书本上学来的在实践进行检验吸收。大三那年,我在四川赛纳斯分析检测有限公司实习,作为一名化学分析部实习实验员,我要参与到食品、环境样品、药用原辅料及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工作。严格的检测标准和繁琐的数据处理锻炼了我的能力,在业务旺季,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一旦实验数据有差错就要重新计算,我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逐步掌握了规范操作流程,培养了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最终,我因表现出色被评为公司“优秀实习生”。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在大三下学期,我坚定了进入药学及相关领域工作的目标。秋招季,我便准备好为了心仪的公司全力以赴。我始终关注着学校组织的双选会,针对心仪岗位充分准备:梳理岗位职责,了解企业背景,整理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答案要点。面试当天,经历了三轮紧张的考核,最终顺利签约。
我不是在某方面很有天赋的人,所以选择通过实习积累,一步步沉淀下来,稳步前行。我坚信:专业知识是根基,实践经历是桥梁,坚定方向,机会自然会悄然来到。
(采访/顾乐淇、陈银萍、杨仁骏、李欣悦、月雅婷、刘莉)